微信公众号

秘书处联系方式战略合作伙伴返回主站页面

行业资讯/ Midwifery News

  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 >  行业资讯  >  行业信息  >  房产市场初露企稳端倪 市场复苏力量正在积蓄
房产市场初露企稳端倪 市场复苏力量正在积蓄
发布时间: 2023-02-01

新春伊始,房地产市场初露企稳端倪,回暖复苏的各方面力量正在积蓄。

  房地产产业链条长、涉及面广,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。房地产市场的作用决定其将为宏观经济企稳贡献重要力量,反过来,宏观经济持续向好,也成为房地产市场各方主体增强发展信心的重要前提。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重要难题是预期不稳,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是一项长期任务。房地产自身特点决定了稳预期在“三稳”中尤为重要,多年来的实践也表明,预期稳,地价、房价才能稳,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、促进市场平稳运行。如何稳预期?近年来,“房住不炒”逐渐深入人心,投机炒房得到有效遏制,保护了合理消费,夯实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。市场朝着平稳健康发展方向迈进,各方主体对房地产行业有信心。

  实现预期好转,重要的两个群体一是购房者,二是房地产开发企业。对于购房者而言,宏观经济向好,对房地产市场就有信心。随着疫情对经济以及工作生活的影响逐步减弱,居民收入逐步提升,按揭贷款的还款能力增加,自然出手购房的意愿更强烈。对于开发企业而言,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房屋销售回款和融资。购房者有信心,开发企业的信心也将随之回升,当前融资环境也在日益向好。购房者和开发企业的信心提升,是市场联动好转的基础。

  未来的市场规模也构成预期的一部分。从长远看,每年销售13亿平方米左右仍然是很大的需求规模。我国仍然处在城镇化持续发展阶段。2022年,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了0.5个百分点,达到65.22%,但是与发达国家80%左右的水平相比仍然不高,有提升空间。2022年我国新增城镇人口数量巨大,这也成为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。不可否认的是,我国房地产市场已从快速增长阶段进入平稳发展阶段,难以再维持过去曾达到的每年18亿平方米的商品房销售规模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2022年,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35837万平方米,比上年下降24.3%。但每年销售13亿平方米对市场仍有相当大的支撑作用,这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有利条件。

  从市场反应看,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。2022年,一系列积极调控政策为市场的企稳回暖提供了支撑。2022年12月份,房地产相关指标降幅收窄,出现新变化,12月当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比11月收窄了7.7个百分点,商品房销售面积、销售额、到位资金、房屋新开工面积等指标降幅也不同程度收窄。进入2023年,不少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有增长趋势。今年春节期间,一些城市的新房项目到访量与去年春节相比有所修复。尽管当前仍处于调整阶段,相信随着相关政策落地见效,2023年房地产市场将会逐步发生积极变化。

  稳预期、防风险、促转型将是2023年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。2023年,政策的精准性协调性将继续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。关键是要尊重规律,尊重实际,以更大力度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提升市场信心,努力形成供需基本平衡、结构基本合理、价格基本稳定,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、同住宅产业发展相协调,严控投机炒房的格局。进一步通过保护契约和产权来稳定预期。针对涉及188万居民的2600多个已付款未交付项目,继续推进“保交楼”,使市场避免恐慌。

  注重防范化解风险,房地产市场才能平稳健康发展,经济才能行稳致远。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,大量输血,改善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,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提供贷款、为房企发债提供担保、促进股权融资等。放松在房地产市场过热期间采取的管制措施,扩大有效需求,使房地产公司具备造血功能。通过“抓两头、带中间”,以“慢撒气”的方式,防范化解风险。“一头”抓出险房企,帮助企业自救,并依法依规处置,房企不能保交楼的就不能再买地,再搞新开发。“一头”抓优质房企,一视同仁支持优质国企、民企改善资产负债状况。

  房地产行业的转型势在必行,应努力摒弃“高负债、高杠杆、高周转”旧有模式的弊端,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。预售制改革应努力探索现房销售。应从过去解决“有没有”向“好不好”转变,加大力度提高住房品质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,将建立房屋安全长效机制,这将让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有依据、有保障。(来源:经济日报)

关于协会帮助中心会员服务联系方式
  • 扫描关注协会微信